创新引领 赋能高质量发展
9月16日~18日,由中国电力传媒集团主办、中国能建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协办的“2020年全国电力工程新闻宣传工作会”在吉林长春召开。中国电力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郝兴国,东北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军,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新闻中心主任孙建立,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新闻中心主任马焰,中国安能建设集团宣传处处长魏振宇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能建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黎明红致欢迎词。
郝兴国指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样一个关键时间点,如期召开全国电力工程新闻宣传工作会,对于推动我国电力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他表示,新闻宣传工作,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通融贯通,巩固壮大国家能源政策宣传主阵地和能源电力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电力文化传媒集团,为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舆论支持。二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展现电力工程新闻工作者责任担当,助力能源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宣传阐释能源安全新战略,展现能源系统和电力企业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新作为新篇章。深入报道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深刻洞察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新趋势新气象,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舆论支持。三是要聚焦行业,服务企业,加强对行业热点难点和重大问题的研究,提升行业研究咨询、舆情服务能力,强化行业观察力、新闻整合力、观点淬炼力。充分展示电力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
会上,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爱民宣读了《关于公布第三届中国电力工程新闻奖评审结果的通知》,中国电力报刊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社社长管永生宣读了《关于表彰2019年度电力工程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决定》。其中,共有来自工程领域210余家单位423篇作品参评第三届中国电力工程新闻奖,成为电力工程行业的一大盛事。共计355家单位、500余名个人参与电力工程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评选,并在复评阶段首次引入了网上投票,参评企业和个人数量与整体水平均有大幅提升。
来自全国电力工程行业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嘉宾发言 中电传媒集团作为能源电力行业的综合性全媒体平台,一直积极致力于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和阵地建设,聚焦重大主题做好正面宣传,不断提高现代传媒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切实推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精神在电力工程领域落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中国电力工程新闻奖的设立,不管是在电力新闻宣传领域还是在电力工程建设领域,都是一件大事。几年来,电力工程新闻奖在推动电力工程新闻宣传和电力工程行业文化发展,激励广大电力工程新闻工作者讲好新时代中国电力建设故事,搭建广大电力工程新闻宣传工作者的交流学习平台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共同服务于电力工程建设的行业协会和媒体平台,中电建协和中电传媒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充分的理由加强沟通与合作,分别发挥协会的专业性和媒体的新闻性特点和优势,为能源转型中的电力工程建设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东北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 李忱 东北电力大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吉林省吉林市,成立于1949年,是我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创办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学校现为吉林省重点大学,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近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国家电力工业建设需求,形成了以电力特色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共有50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理、管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 建校71年来,东北电力大学始终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电力兴国”的初心和使命,立德树人,致力于为国家电力工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4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6万东电学子献身祖国能源电力事业,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洪光等两名院士,一大批能源电力企业领导者、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中国电力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 学校以育人为本,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更是需要高质量人才推动和支撑。“十三五”期间,东北电力大学以实施《“十三五”本科教学质量提升421工程》为主线,推进文理实验班、“卓越计划”“订单+联合”培养改革及本科教育国际合作,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截至目前,3个专业通过工程专业认证(评估);16个专业与中国广核集团、中核集团、国家电网、广东电网、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公司等12家企业实施了“订单+联合”培养;本科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增至3个。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12个,省级“一流专业”13个;获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5项。近3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教改项目160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学生获省级及以上科技竞赛奖1372项,其中国家级奖380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90项。 万里长风千帆竞,勇立潮头谱华章。展望未来,我真诚希望东北电力大学与中电传媒集团及参会单位一如既往地深度合作,携手前行,同心圆梦!
中国能建东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 黎明红 今天,“全国电力工程新闻宣传工作会”在长春如期召开,我谨代表中国能建东北电力设计院全体员工,向百忙中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对东北院建设和发展给予关心和支持的兄弟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东北院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电力勘察设计单位,伴新中国而生。完成了220千伏输变电到1000千伏特高压的工程设计,实现了从20万千瓦机组到百万千瓦机组的飞跃。现如今,东北院以建设“国际一流工程公司”为战略目标,紧扣时代要求,努力开拓创新,在强化政治建设的同时,稳步提升综合实力,推动商业模式发展,正以昂扬的姿态不断前行。 中国电力传媒集团、《中国电力报》作为电力行业舆论战线的排头兵,为各单位提供了优质的宣传平台,始终以独特的视角、清新的笔锋、张弛有度的运文,记录电力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我相信这次大会将是中国电力新闻宣传的盛会。本次会议既是各位同仁进行思想交流的一个平台,同时也是东北院向大家学习的一次宝贵机会,希望各位同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很荣幸东北院能够协办本次会议,并将以诚挚的友情和热情的服务,确保会议的圆满成功!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新闻中心主任 孙建立 一是接好天线,提升站位。搞宣传,从来不怕路远,就怕走错路,所以最忌头晕和短视。对新闻宣传工作者来说,就是一定要接好天线,保持清醒,一定要心明眼亮,行端坐正,要知道劲往哪里使,宣传之路才不会走错走偏。企业作为一个微观,一个局部,我们作为新闻舆论工作“最后一公里”的操盘手,用行动书写好工作职责更是我们的分內之责、当然之责、首要之责。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健全机制壮大队伍,催生新闻舆论工作的升级版。我们要坚持“红线坚决不碰,底线绝对不越”的原则,确保企业政治安全。我们要织密自上而下的工作网络,不断提升新闻宣传工作的精准度、时效性和影响力。 二是主动谋划,打好攻防。总的来讲,新闻宣传工作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我们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加快构建媒体融合新格局,创新报道姿态,努力推出更多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贴党心、贴民心的新闻宣传精品。 三是练好嗓子,提高配置。“术业有专攻”。我们是在别人的头脑里面搞建设,是要用作品来说话的。这几年,新老交替来得太快,“丘陵”现象越来越严重,企业需要与新闻宣传之间出现缺口。要在企业改革发展党建工作大局中展现我们的行动光影和奋进足迹,现有的人主动提高自己的配置,以“只争朝夕”的学习意识、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不断学习,打好底色,加固底盘;要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筋骨、增才干,努力提高我们说话的“质量”和“分量”,让我们的能力够得着更高要求,挑得起更重担子。 各位同仁,船大抗风浪,心齐利远航!新闻宣传本身就是互动的工作,让我们发挥协同优势,踢好自己的脚下球,共同把电力施工板块新闻宣传工作打造成“一个目标、不同表达”的“合唱团”。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新闻中心主任 马焰 受疫情影响,中国能建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下面,我想重点从如何讲好抗疫生产“双战双赢”故事谈三点体会。 一是人文关怀激发员工战“疫”斗志。中国能建在湖北武汉、宜昌有近20万职工和家属,为缓解职工宅家焦虑,公司党委深入开展职工关爱和人文关怀“六个一”行动,精选中国传统文化、科学防疫、心理援助等人文课程,邀请高占祥、郦波、蒙曼等文化大家和张伯礼、张文宏等专家学者录制了30多期人文关怀大讲堂“微课”,出版了《人文能建》系列文化丛书,开设了“人文能建”微信公众号,策划了“家书寄情,纸短情长”活动,记录中国能建建设者的海外战疫故事,传递关心关爱,提升人文素养,为抗疫胜利注入强大的人文智慧和精神力量。 二是小切口巧叙事引发情感共鸣。中国能建境外在建项目有350多个,海外员工6万多名。我们通过寻找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持续讲好“一带一路”建设故事,让普通员工上头条、当主角。在摄制发布的中国能建首部越南国别形象片中,由三名越南籍员工本色出演,真实讲述海外员工创业故事,春风化雨般展示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点击量超过50万。聚焦“小而美”项目,运用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推出“泰国光伏停车场”“安哥拉生态农场”“埃及太阳能分布式电站”等报道,让公司形象可感、可知。在海外社交媒体开设“员工信箱”栏目,聚焦驻外员工,以第一人称自述与成长、友谊、爱情的温情故事,拉进与海外受众的距离。截至目前,公司脸书、推特账号共推送贴文140余条,阅读量近300万次,互动量近10万次,粉丝量超过4万人,吸引了国内外多位媒体及意见领袖的关注。 三是多载体融媒传播丰富品牌内涵。今年以来,新闻中心加快全媒体流程优化和平台再造,形成了“8+4”融媒体矩阵,上下贯通、立体传播,让客户“看我想看的”,让品牌“有我想有的”。今年我们开设了抖音帐号,自创作品“葛洲坝的故事”“平山电厂穿转子”等点击量均超过50万次。多点多面多载体融媒传播,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中国安能建设集团宣传处处长 魏振宇 中国安能集团是根据党中央跨军地改革战略部署,由武警水电部队整体转隶组建的一家新的中央企业。两年来,全体转隶官兵听党号令、投身改革、砥砺奋进、逐梦前行,完成了由军转企的历史性跨越,踏上了不忘初心扬帆起航的全新征程。作为新闻宣传工作者,我们有很多感慨。 很庆幸,能生活成长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在奋进新时代、共圆中国梦的前进洪流中,我们电力工程有关企业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守土有责、守正创新,始终遵循“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方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电力工程故事,激发电力工程行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电力工程干部职工逐梦前行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很光荣,能成为世纪军改的见证者参与者。在这场被媒体称为“世纪军改”的大潮中,武警水电部队转隶组建中国安能集团,是这场改革中唯一转企的正军级单位。我们既是这场军改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执行者,这个经历是作为军人一辈子的荣光。 很自豪,能记录水电铁军华丽转身的全过程。中国安能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和红色基因的英雄队伍,在改革过程中,有很多感人肺腑、激动人心的场景和故事,很自豪我们能全程记录这次非凡的转改历程,水电铁军的忠诚品质、家国情怀、为民本色、战斗作风值得大书特书,更值得永远传承。 很振奋,能参与书写中国安能崛起新篇章。站在全新起点的中国安能集团,将围绕“三军、四平台”战略定位,坚持走“差异化、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积极投身基础能源项目建设和应急救援两个主战场,努力实现应急救援与生产经营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安能,无限可能!我们将继续讲好水电铁军故事,传播中国安能声音,唱响时代凯歌,记录时代风云,树立建筑央企、军转央企的良好形象,在新的征程中续写中国安能新的辉煌!